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29
|
作者
刘霞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主观幸福感; 内群体认同; 群体地位感;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3.01.007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对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埘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内群体情感认同及群体地位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内群体认知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2)个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群体地位感,进而间接地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3)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直接显著的消极影响,并同时借助于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地降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邢淑芬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6) : 654 - 661
  • [2]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2) : 216 - 223
  • [3]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
    刘霞
    申继亮
    [J].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 695 - 697
  • [4] 北京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王瑞敏
    邹泓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02) : 131 - 134+148
  • [5] 流动儿童的歧视归因倾向及其对情感的影响
    刘霞
    申继亮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8) : 599 - 602+608
  • [6]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卑感研究
    何桂宏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 (11) : 4 - 7
  • [7]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
    周浩
    龙立荣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06) : 942 - 950
  • [8] 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的结构和效度
    陈文锋
    张建新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1) : 763 - 765+759
  • [9] 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
    邹泓
    屈智勇
    张秋凌
    [J]. 青年研究, 2004, (01) : 1 - 7+13
  • [10] Perceived Racial/Ethnic Discrimination Among Fifth-Grade Student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ental Health
    Coker, Tumaini R.
    Elliott, Marc N.
    Kanouse, David E.
    Grunbaum, Jo Anne
    Schwebel, David C.
    Gilliland, M. Janice
    Tortolero, Susan R.
    Peskin, Melissa F.
    Schuster, Mark A.
    [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9, 99 (05) : 878 - 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