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达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共创的影响机理

被引:5
作者
刘强 [1 ]
张婉茜 [1 ]
杨栩 [2 ]
唐书林 [2 ]
机构
[1] 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网络可达性; 知识共创; 影响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本文分别设定知识资源为居间变量和边界条件,设定前因变量为网络可达性,设定中介变量为数字化赋能、架构知识差异性和多途径知识集聚,设定调节变量为知识存量破缺性和知识导向亲社会化影响力,选取知识共创为结果变量,构建网络可达性对知识共创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以469份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纳Bootstrapping运算方法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1)网络可达性对知识共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化赋能、架构知识差异性与多途径知识集聚在网络可达性对知识共创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知识存量破缺性分别显著负向调节数字化赋能、架构知识差异性、多途径知识集聚与知识共创之间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4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31]   知识共创、网络嵌入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陈旭升 ;
董和琴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22) :137-145
[32]   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曲线效应的内在机理——知识重构与吸收能力的视角 [J].
叶江峰 ;
任浩 ;
郝斌 .
科研管理, 2016, 37 (08) :8-17
[33]   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提供、知识共创与服务创新绩效 [J].
蒋楠 ;
赵嵩正 ;
吴楠 .
科研管理, 2016, 37 (06) :57-64
[34]   对中国汽车企业联盟网络抱团现象的探析 [J].
赵炎 ;
孟庆时 ;
郑向杰 .
科研管理, 2016, 37(S1) (S1) :547-557
[35]   企业-顾客在线互动、知识共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J].
范钧 ;
聂津君 .
科研管理, 2016, 37 (01) :119-127
[36]   BiRch:一种处理k步可达性查询的双向搜索算法 [J].
周军锋 ;
陈伟 ;
费春苹 ;
陈子阳 .
通信学报, 2015, 36 (08) :50-60
[37]   联盟网络的小世界性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通信设备产业的分析 [J].
赵炎 ;
王琦 .
中国软科学, 2013, (04) :108-116
[38]   网络聚集性、连通性与企业知识创新——基于中国10个高科技行业的联盟关系网络分析 [J].
赵炎 ;
郑向杰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 (03) :23-32
[39]   知识集聚与不确定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J].
张钢 ;
王宇峰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12) :1895-1905
[40]   知识存量及其测度 [J].
李长玲 .
情报杂志, 2004, (07)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