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转型——基于农村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思考

被引:20
作者
陈航英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农地政策; 商品化; 农民分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20.0040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就小农生产何去何从、中国农业将会走向何方等问题学界仍存有较大争议。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当下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讨论中引入一个历史的维度。基于农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重点从农地制度的演变、农民群体的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等三个方面梳理中国农业转型的具体历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地制度一直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两个矛盾面向之间演变发展。"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调和了上述矛盾,但其结果是农地出现被部分商品化的倾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小农生产所具有的保护作用不断被弱化。第二,日益深化的商品化进程,不断冲击农户的兼业模式,在边缘化大部分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同时,推动着一个中农群体的产生;同时,又不断分化农民群体,使得大农与小农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第三,在农业产业化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兴起,但他们并没有带动和组织小农生产发展,反而是全方位地排挤和吸附小农户。上述三方面的变化正推动着中国农业生产从小农农业经营体系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对小农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Z].黄秉信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  
The Rise of Agrarian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gribusiness and Collective Land Rights.[J].Qian Forrest Zhang;John A. Donaldson.The China Journal.2008, 60
[4]   中国农业转型及其动力机制再思考——基于皖南河镇的经验研究 [J].
陈航英 .
开放时代, 2018, (03) :76-94+9
[5]   农业社会学论纲:理论、框架及前景 [J].
熊春文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3) :23-47+242
[6]   中国农村的商品化 [J].
张谦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6) :14-19
[8]   资本下乡:农业中的隐蔽雇佣关系与资本积累 [J].
陈义媛 .
开放时代, 2016, (05) :92-112+8
[10]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特征和方向: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资本化动力 [J].
严海蓉 ;
陈义媛 .
开放时代, 2015, (05) :4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