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可交易政策组合下的经济红利效应
被引:33
|作者:
刘海英
[1
,2
]
王钰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商学院
[2]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
能源政策组合;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 [金融市场];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市场机制具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建立正确激励机制的优势,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是典型的市场化能源政策,如果将这两类能源政策进行组合使用,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和CO2减排。本文从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2减排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个维度评价不同政策组合的经济红利效应。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模拟了命令控制型、混合型和市场交易型三种不同情形下的能源政策组合,并据此测算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和CO2减排量。采用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表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节能、CO2减排和经济增长三个驱动因素的贡献。相关实证结果表明:①在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同时可交易的市场交易型政策组合下,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2减排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会显著提高,体现出最佳的经济红利效应;②在混合型政策组合下,用能权与碳排放权一方实施可交易政策,而另一方仍受行政命令管制,政策间会发生掣肘作用,此时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2减排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逊于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同时可交易的市场交易型政策组合的结果;③当实施命令控制型政策组合时,能源消耗与CO2排放均受到严格的行政命令管制,其产生的经济红利效应最小;④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分解结果表明,节能、CO2减排与合意产出(GDP)增加都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因素,但是与追求合意产出(GDP)增加相比,节能与CO2减排更容易提升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