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潜在蒸散时空分异特征及气候归因

被引:25
|
作者
周秉荣 [1 ,2 ,3 ]
李凤霞 [2 ,3 ]
肖宏斌 [2 ,3 ]
胡爱军 [2 ,3 ]
颜亮东 [2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三江源; 潜在蒸散; 气候归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面潜在蒸散变化对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18个气象台站的月、年气象资料,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和通过修订的辐射计算模型,估算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分析了1961—2012年三江源潜在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探讨了影响该区域潜在蒸散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潜在蒸散的范围在732.0961.1 mm之间,平均为836.9 mm。分布格局为东北、西南高,中部低。夏秋季与全年的潜在蒸散分布格局相似;1961—2012年,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潜在蒸散整体上以0.69 mm/a的速率增加,年潜在蒸散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夏季,以0.17 mm/a的速率上升,其余季节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年总辐射的差异导致了年潜在蒸散的空间分布差异,三者贡献率分别为59.8%、22.2%、14.4%;最高气温的上升、总辐射的增加和相对湿度的降低是三江源地区年潜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三者贡献率分别为56.9%、35.6%、2.7%,影响年潜在蒸散的因子组合和贡献率在不同区域有一定差异。年潜在蒸散影响因子中风速影响较小,是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变化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特征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068 / 20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偏相关系数在林冠截留影响因子分析中的应用
    赵明扬
    孙长忠
    康磊
    [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3 (02) : 61 - 65
  • [2] 中国西北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定量化成因
    曹雯
    申双和
    段春锋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 3394 - 3403
  • [3] 青海省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研究
    周秉荣
    李凤霞
    颜亮东
    张海静
    何永清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4) : 495 - 499
  • [4] 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突变特征
    左德鹏
    徐宗学
    程磊
    刘星才
    [J]. 资源科学, 2011, 33 (05) : 975 - 982
  • [5] 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
    尹云鹤
    吴绍洪
    戴尔阜
    [J]. 科学通报, 2010, (22) : 2226 - 2234
  • [6] 近40a江河源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王素萍
    [J]. 中国沙漠, 2009, 29 (05) : 960 - 965
  • [7] 松嫩平原西部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敏感性分析
    梁丽乔
    李丽娟
    张丽
    李九一
    姜德娟
    胥铭兴
    宋文献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5) : 1 - 5
  • [8]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张雪芹
    彭莉莉
    林朝晖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2) : 174 - 185
  • [9] 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与水热条件的相关分析
    国志兴
    王宗明
    宋开山
    张柏
    李方
    刘殿伟
    [J].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 1930 - 1936
  • [10] 1956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高歌
    陈德亮
    任国玉
    陈峪
    廖要明
    [J]. 地理研究, 2006, (03) : 378 -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