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
被引:119
作者:
尹云鹤
吴绍洪
戴尔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
敏感分析;
主导因子;
辐射;
风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潜在蒸散的变化对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603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和校正的FAO56-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1971~2008年以来我国的潜在蒸散,研究了我国潜在蒸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通过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各气候要素对潜在蒸散变化的作用,对潜在蒸散时空变化进行了归因.结果表明,我国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变化及其原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1971~2008年我国年平均潜在蒸散整体呈下降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所增加,主要归因于风速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对潜在蒸散变化的贡献较小.风速减小是影响我国北方温带和青藏高原地区年潜在蒸散降低的主要原因,夏季影响范围缩小至西北,秋冬季影响范围扩大至全国.日照时数减少是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年潜在蒸散减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夏季分布范围更广,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东南部地区.潜在蒸散的变化因主导因子不同,对陆地表层生态和环境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226 / 2234
页数:9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