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与算法共存”——算法社会中的算法素养及其两大面向

被引:70
作者
彭兰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正>在算法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时代,算法已经成为人的一种新的技术伴侣。(1)一方面,我们需要接受算法的存在,利用它来拓展人自身的能力,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这样一种伴侣带来的控制和其他风险有足够的识别与反抗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种与算法社会相匹配的素养,也可以称之为算法素养。算法素养的主体既涉及算法的设计开发者,也涉及算法的使用者。本文主要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算法素养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2 +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数据主义与价值重估:数据化的价值判断 [J].
林建武 .
云南社会科学 , 2020, (03) :45-51
[2]   数据智能的算法权力及其边界校勘 [J].
段伟文 .
探索与争鸣, 2018, (10) :92-100+143
[3]   数据媒体与数字泥巴: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素养 [J].
金兼斌 .
新闻与写作, 2016, (12) :29-32
[4]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J].
陈国良 ;
董荣胜 .
中国大学教学, 2011, (01) :7-11+32
[5]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 [J].
黄旦 ;
郭丽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 (03) :120-123+138
[6]   国外媒介教育发展探析 [J].
张艳秋 .
国际新闻界, 2005, (02) :11-16
[7]  
Media education in the UK: moving beyond protectionism[J] . DBuckingha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