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分析与善治路径

被引:55
作者
张权 [1 ,2 ]
燕继荣 [1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网络舆情系统; 自行协调; 外部干预; 多重行为逻辑; 善治;
D O I
10.19735/j.issn.1006-0863.2018.09.03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网络舆情治理的核心是在控制社会风险和激发网络活力之间保持平衡。针对实践中治理有效性不足且成本过高的困境,现有研究受限于方法论视角单一而致使其观点说服力有限。本研究将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新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作为社会系统内的开放子系统,网络舆情系统具有自行协调的功能,同时受到来自政府、商业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外部干预。基于此,好的治理可以理解为在外部干预和自行协调的综合作用下,保持网络舆情演化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舆情系统的运行无规律可循,且多元治理主体受多重行为逻辑支配,导致(从政府的视角看)干预意图、干预行为、干预效果三者并不统一,进而陷入治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转变治理思路,通过简化治理网络层级、重新定位治理主体的角色、设定行动优先级,实现网络舆情的善治。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网络事件和话题的热度:基于传播效果的操作化测量设计 [J].
金兼斌 ;
陈安繁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 (05) :71-75
[2]   网络参与中的网民及其行为——一项着眼于政治信任变化的研究 [J].
张权 .
社会科学战线, 2017, (05) :171-182
[3]   互联网时代的权力演化趋势 [J].
宋辰婷 .
社会科学研究, 2017, (02) :106-112
[4]   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J].
俞可平 .
社会政策研究, 2016, (01) :73-76
[5]   挑战与回应:中国互联网传播管理体制的机理探析 [J].
唐海华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113-121
[6]   网络民粹事件中的情感动员策略及效果——基于2002-2015年191个网络事件的内容分析 [J].
郭小安 ;
王木君 .
新闻界, 2016, (07) :52-58
[7]   话语失序与网络舆情治理危机研究:困境与路径 [J].
徐元善 ;
金华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5, 4 (04) :91-96
[8]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 [J].
王建亚 ;
宇文姝丽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 (01) :55-58+16
[9]   网络舆情的“自清洁”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J].
常健 .
天津社会科学, 2013, (06) :44-47
[10]   互联网使用是否扩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基于CGSS2006的工具变量分析 [J].
陈云松 .
社会, 2013, 33 (05) :1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