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97
|
作者
庞瑞芝 [1 ]
李鹏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工业增长模式; 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 SSL指数; 区域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85—2009年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进行了核算,并着重从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政策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之初所推行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在促进东部工业崛起之时显著拉大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距,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执行的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在高耗能产业"污染西迁"影响下,并未能有效改观沿海与内陆新型工业化两极分化格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东部工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成功抵御了1998年以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彰显了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新型工业化增长模式转型中的重要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7+59 +5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1] Eco-efficiency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ystem in China: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J] . Bing Zhang,Jun Bi,Ziying Fan,Zengwei Yuan,Junjie Ge.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8 (1)
  • [12] Sequential Malmquist Indice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An Application to OECD Industrial Activities[J] . Victoria Shestalova.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2003 (2)
  • [13] 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1997 (3)
  • [1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J].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 4 - 16
  • [15]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谢千里
    罗斯基
    张轶凡
    [J].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 809 - 826
  • [16] 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涂正革
    [J]. 经济研究, 2008, (02) : 93 - 105
  • [17]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林毅夫
    苏剑
    [J]. 管理世界, 2007, (11) : 5 - 13
  • [18]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卫兴华
    侯为民
    [J]. 经济研究, 2007, (07) : 15 - 22
  • [19]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陈佳贵
    黄群慧
    钟宏武
    [J]. 经济研究, 2006, (06) : 4 - 15
  • [20] 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曹建海
    李海舰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 56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