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的电子法人地位

被引:49
作者
张志坚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资格; 财产性人格; 电子法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的自主性、交互性和深度学习能力,决定了其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介于人与物之间的客观存在,其本质不在于工具性,而在于财产性。对于人工智能致害、获益及其生成物归属难题,将责任、收益以及权利完全归于任一单方主体的方式并不合理,通过保险将风险全部社会化亦有失公平。考虑到人工智能具有财产方面的意思能力和责任能力,但不具有人身性人格,其自主行为背后体现的也是多方主体的意志,以财产性人格的进路将其拟制为电子法人,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未来的民法典应该对此有所回应。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可自为意思表示、自负行为后果,因其"擅自"行为背后是多方主体混合意志的体现,须按相应比例在多方主体之间分摊权责,从而实现法人之责任有限与权责分摊的目的,且不危及人类自身安全和主体支配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人工智能体法律主体地位的法理反思 [J].
冯洁 .
东方法学, 2019, (04) :43-54
[2]   民事主体的抽象度问题及其对私法体系的影响 [J].
梅夏英 .
经贸法律评论, 2019, (01) :86-99
[3]   民事责任在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管控中的作用 [J].
杨立新 .
法学杂志, 2019, 40 (02) :25-35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演变:昨天、今天、明天 [J].
刘宪权 .
法学, 2019, (01) :79-93
[5]   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的路径 [J].
刘宪权 .
现代法学, 2019, 41 (01) :75-83
[6]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一种法哲学思考 [J].
李俊丰 ;
姚志伟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6) :80-86
[7]   自动驾驶汽车致损的民事侵权责任 [J].
冯珏 .
中国法学, 2018, (06) :109-132
[8]   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邻接权保护——理论证成与制度安排 [J].
许明月 ;
谭玲 .
比较法研究, 2018, (06) :42-54
[9]   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J].
陈景辉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36-148
[10]   人工智能民事主体适格性之辨思 [J].
房绍坤 ;
林广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 (05) :64-7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