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的关键成长路径研究——基于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分析

被引:48
作者
陈晓剑 [1 ]
李峰 [2 ]
刘天卓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拔尖人才; 成长路径; 长周期培养;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1.01.021
中图分类号
G311 [组织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拔尖人才匮乏,如何培养基础研究拔尖人才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图以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连贯性、长周期培养、教育单位三个视角分析他们的关键成长路径,得出良好的教育连贯性、硕博贯通式的培养有利于基础研究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以此提出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应在保证教育连续性的前提下注重实践教育,在长周期培养模式下进行多通道设计,并积极探索与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的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17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成长成才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地球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例 [J].
李素矿 ;
姚玉鹏 .
中国科技论坛, 2009, (01) :98-101
[2]   高校如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从年轻院士当年的高等教育经历谈起 [J].
瞿振元 ;
韩晓燕 ;
韩振海 ;
侯继武 .
中国高教研究, 2008, (02) :7-11
[3]   缔造科学: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研究的特点 [J].
金碧辉 ;
刘俊婉 .
科学观察, 2006, (06) :1-9
[4]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中国科学家群体比较研究 [J].
徐飞 ;
卜晓勇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 (02) :52-59+111
[6]   科研拔尖人才的成才规律与启示 [J].
李晓轩 ;
牛珩 ;
冯俊新 .
科学学研究, 2004, (03) :273-277
[7]   中国城市科教职能等级划分及空间分布研究 [J].
王言荣 ;
刘洁 .
地理科学, 2001, (02) :183-187
[8]   赵红州与中国科学计量学 [J].
刘则渊 .
科学学研究, 1999, (04) :104-109
[9]   AGE AND THE NOBEL-PRIZE REVISITED [J].
STEPHAN, PE ;
LEVIN, SG .
SCIENTOMETRICS, 1993, 28 (03) :38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