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密度、信息技术能力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

被引:16
作者
张辽 [1 ]
王俊杰 [2 ]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参与程度; 分工地位; 信息化;
D O I
10.13510/j.cnki.jit.2020.06.008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角度,全面透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趋势,从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信息化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密度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提高0.033,但是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技术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系数高达0.074,且远远高于其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化密度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在低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显著,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不论是在中低技术密集型行业还是高技术行业,都显著地驱动了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此外,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显著地推动了非国有化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 [J].
蒋含明 ;
曾淑桂 .
经济体制改革, 2018, (06) :39-44
[2]   信息技术能力、信任与供应链整合的关系研究 [J].
曾敏刚 ;
林倩 ;
潘焕雯 ;
朱佳 .
管理评论, 2017, 29 (12) :217-225+257
[4]   信息技术投资、CEO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 [J].
王铁男 ;
王宇 .
管理评论, 2017, 29 (01) :70-81
[5]   低端锁定对全球价值链中本土产业升级的影响 [J].
郝凤霞 ;
张璘 .
科研管理, 2016, 37(S1) (S1) :131-141
[6]   中国进入全球价值链的“苹果皮”路线研究 [J].
邱国栋 ;
郭蓉娜 ;
刁玉柱 .
中国软科学, 2016, (01) :46-58
[7]   研发投入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 [J].
董明放 ;
韩先锋 .
统计研究, 2016, 33 (01) :45-53
[8]   “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大稳健”的影响——基于价值链的实证检验 [J].
杨继军 ;
范从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10) :92-113+205
[9]   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李坤望 ;
邵文波 ;
王永进 .
管理世界, 2015, (04) :52-65
[10]   国有与非国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分析——基于资源配置效率与平均生产率 [J].
龚关 ;
胡关亮 ;
陈磊 .
产业经济研究, 2015, (01)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