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还是交叉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的关系

被引:120
作者
周汉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权; 平行适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 人格权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民法总则》制定之前,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关系的处理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平行适用、互不交叉,二是梯度递进,给予个人信息更高程度的保护。人格权编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列到一起,引入交叉适用的模式,引发不少问题,包括重置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的关系,将隐私权保护逻辑套用到个人信息保护等。坚持平行适用,立足于整体制度设计,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的关系,使不同机制分别发挥各自作用,有利于形成公私法合力的多元治理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67 / 118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边界——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例 [J].
田诗媛 .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 (02) :78-82
[32]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33]   构筑多元动力机制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4, 36 (06) :27-31
[35]   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纳了违法性要件吗? [J].
王利明 .
中外法学, 2012, 24 (01) :5-23
[36]   台湾个人资料保护法要述 [J].
熊爱卿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2) :59-66
[37]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9, (02) :1-33
[38]   论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及体系 [J].
杨立新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2) :62-72+159
[39]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8, (06)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