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114
|
作者
闫慧 [1 ]
孙立立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部
关键词
信息社会; 数字鸿沟; 信息通讯技术; 社会不平等; 数字不平等;
D O I
10.13530/j.cnki.jlis.2012.05.002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数字鸿沟"自1989年出现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本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数字鸿沟研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ICT)方面存在的鸿沟;第二代将ICT素养和培训方面的鸿沟、ICT利用水平方面的鸿沟纳入其话语;第三代研究重点放在ICT接入与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上;最新一代的学术思想则是从社会分化、社会排斥及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断定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字鸿沟思维来对待本已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表2。参考文献86。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1] 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俞立平.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2] 基于经济视角的国际数字鸿沟研究[D]. 刘芸.厦门大学. 2006
  • [13] 美国数字经济研究[D]. 何枭吟.吉林大学. 2005
  • [14] 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D]. 贾丹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15] 信息社会、社会分化与数字鸿沟[D]. 胡飞飞.北京大学. 2008
  • [16] 我国“数字鸿沟”的比较分析及战略研究[D]. 刘迅.武汉大学. 2004
  • [17] 跨越数字鸿沟[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胡延平编著, 2002
  • [18] Addressing the digital divide
    Cullen, R
    [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01, 25 (05) : 311 - 320
  • [19] Segueways into Cyberspace: Multiple Geographies of the Digital Divide[J] . Barney Warf.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 2001 (1)
  • [20] 我国地区间数字鸿沟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2 罗德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