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初步考察

被引:46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学派之争; 不法; 行为无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与学派之争无关的主客观争议,有必要从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予以剥离。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其意义可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涉及刑罚对象的争论,即刑罚的对象究竟是对法益的侵害还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第二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乃是在不法论意义上而言,即不法的成立是根据行为的客观面或是行为人的主观意思进行判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在我国刑法学中尚未真正展开,双方的论争缺乏针对性,且在概念的指涉与运用上充满混乱。就我国刑法的立场问题而言,有必要根据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不同维度进行立场选择。在第一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应采客观主义;在第二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应采受客观主义严格约束的主观论,即一种以法益侵害为基础的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 [J].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2012, (02) :77-92
[2]   论实行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11, 23 (06) :1237-1259
[3]   客观未遂论的滥觞——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家, 2011, (04) :45-64+177
[4]   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 [J].
陈璇 .
中外法学, 2011, 23 (02) :369-394
[5]   刑法“多次”从严根据论 [J].
王军仁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3 (01) :15-21
[6]   以行为为中心,还是以犯罪人为中心 关于犯罪论体系根基的思考 [J].
张文 .
中外法学, 2007, (05) :587-592
[7]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清理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7, (05) :104-120
[8]   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 [J].
劳东燕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5) :117-126
[9]   多次行为的理论定性与立法存疑 [J].
张小虎 .
法学杂志, 2006, (03) :29-30+36
[10]   主观主义与我国刑法具体问题初探 [J].
郭泽强 .
政治与法律, 2005, (06)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