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广州市摊贩空间政治的规训机制

被引:70
|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空间政治; 对立空间; 全景敞视主义; 规训; 摊贩;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1 [规划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针对某些群体的复仇型或后公正空间政治成为西方城市地理学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转型的重要理论。现有的研究注意到了这种空间政治嵌入地方的多样形态,但对其内含的对立性缺乏研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现实空间矛盾为开展我国背景下的公共空间政治研究提供了源泉。本文基于列菲弗尔的基本空间理论,采用结构—能动的分析路径,运用宏观的政策和制度分析与对典型案例的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摊贩现象为切入点对9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空间政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一种排斥性公共空间政治内在地包含了由结构性的规训与能动性的反规训构成的对立性,这一特性在广州表现为:①对摊贩的排斥性空间政治是作为解决发展的潜在危机而实施综合环境改善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产生,并导致一种更为明显的"全景敞视主义"式规训机制的形成。②对立的空间通过摊贩日常式的伺机而动和温顺的不遵守与插曲式的个体暴力和集体行动而形成,结果战略空间被重构为以维持个体生存、摆脱贫困和追求自由为目的的工具空间。这种对立性在根源上是一种社会产物,而产生的实际冲突状况则将取决于空间发展观念及规训策略与反规训力量两者之间的对抗或协调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21] The right to the city
    Harvey, 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3, 27 (04) : 939 - +
  • [22] Transitional Cities[J] . Fulung Wu.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 2003 (8)
  • [23] Cities and the geographies of "actually existing neoliberalism"
    Brenner, N
    Theodore, N
    [J]. ANTIPODE, 2002, 34 (03) : 349 - 379
  • [24] Un-civil society: The politics of the 'informal people'[J] . Asef Bayat.Third World Quarterly . 1997 (1)
  • [25] 广州"大变"亮点逐个数 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2 杨海鹰. http://www.sina.com.cn . 2009
  • [26] Smith,N. The new urban frontier: Gentrification and the revanchist cit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