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后“9·11”美国的忧郁与哀悼

被引:4
作者
池慧仪
杨金才
机构
[1]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零》; 杰斯·沃尔特; 哀悼; 忧郁; 废墟;
D O I
10.13582/j.cnki.1672-7835.2020.03.008
中图分类号
I712.074 [];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杰斯·沃尔特的《零》聚焦后"9·11"美国的集体哀悼问题,不仅讽刺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忧郁图景以反思集体哀悼的政治、伦理实践,更展望了一种批判性的历史哀悼。两种关于丧失的主要叙事——关于"丧失"的理想话语与电视媒体的奇观哀悼——界定了媒介化的主流哀悼,并生产忧郁的主体以服务例外状态和商业主义。在话语表象宰制下,忧郁个体无法理性反思"丧失"并遗忘了本真的情感体验。然而自我具有抵制权力的潜能,废墟"零"敞开了去媒介化的历史哀悼可能,即通过想象与记忆感知本真的情感,并从历史维度审视被遗忘的暴力瞬间。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本雅明“光晕”概念考释 [J].
方维规 .
社会科学论坛, 2008, (09) :28-36
[2]  
脆弱不安的生命[M]. 河南大学出版社 , 朱迪斯·巴特勒, 2016
[3]  
启迪[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阿伦特, 2014
[4]  
权力的精神生活[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巴特勒, 2008
[5]  
景观社会[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法)居伊·德波(GuyErnestDobord)著, 2006
[6]  
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 2005
[7]  
恐怖时代的哲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博拉朵莉(GiovannaBorradori)著, 2005
[8]  
媒体奇观[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 2003
[9]  
经验与贫乏[M].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德)本雅明著, 1999
[10]  
September 11 and Public Grief: Grieving Otherwise in Jess Walter's The Zero[J] . JasonJ. Dodge. Critiqu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 . 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