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参与式媒介文化对受众批判素养的消解与重构

被引:4
作者
吴春萱
机构
[1] 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实时参与; 受众; 批判素养; 消解; 重构;
D O I
10.19393/j.cnki.cn11-1537/g2.2018.02.018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移动互联时代,参与式媒介文化释放了信息传播过程中自我的能量,它以开放与互动的模式改造了受众。对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实时参与式媒介文化消解了受众的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1)实时的交互性消解了延时的独立性;(2)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消解了"传—受"模式下的主体间性;(3)信息的过度分享消解了个人空间的私密性。基于此,受众批判素养的重构需要培养受众的实时思考能力,建构以自我为中心的新主体间性,以及培养受众的个人隐私管理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情感转向 [J].
石晋阳 ;
陈刚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38 (04) :153-156
[2]   从“释放”到“赋权”:自媒体语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嬗变 [J].
闫方洁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37 (07) :147-150
[3]   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 [J].
卢峰 .
国际新闻界, 2015, 37 (04) :129-141
[4]   信息技术背景下公共领域的隐私问题 [J].
吕耀怀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01) :54-59
[5]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缘由、实质与误区 [J].
李树培 .
教育发展研究, 2013, 33 (04) :71-75
[6]   数字素养:新数字鸿沟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新走向 [J].
李德刚 .
思想理论教育, 2012, (18) :9-13
[7]   移动的自留地:知识青年、新媒介赋权、场景生产与媒介素养——以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实践为观察 [J].
肖荣春 ;
白金龙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01) :21-27+109
[8]   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J].
焦树民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4) :124-126
[9]   青少年新媒介“使用-满足”动机与新媒介素养观 [J].
陈苗苗 .
国际新闻界, 2009, (06) :73-77+95
[10]   中国公众媒介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媒介素养一个重要维度的实证分析 [J].
周葆华 ;
陆晔 .
新闻记者, 2009, (05)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