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下降之谜

被引:11
作者
杨天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可支配收入; 储蓄倾向;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9.11.003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而现有文献对此现象还缺乏足够的解释。本文利用2008—2016年资金流量表数据,分解了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研究发现,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大,居民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民储蓄率的下降可归因于居民储蓄动机的变化、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和红利支出的增加、政府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和政府消费的刚性上升。由于剩余劳动力减少、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上述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因素都将是长期趋势。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这就需要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扩大消费和改善投资效率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杠杆率、经济增长与衰退 [J].
刘晓光 ;
刘元春 ;
王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6) :50-70+205
[2]   中国政府储蓄率:新的测算及财政视角的分解 [J].
汪德华 ;
李琼 .
财贸经济, 2016, (09) :5-20
[3]   理解中国2002~2008年的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之谜 [J].
杨盼盼 ;
马光荣 ;
徐建炜 .
世界经济, 2015, 38 (02) :112-139
[4]   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储蓄率:基于微观数据的考察 [J].
江静 .
管理世界, 2014, (08) :18-29
[5]   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 [J].
樊纲 ;
吕焱 .
经济研究, 2013, 48 (03) :19-29
[6]   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 [J].
陈彦斌 ;
邱哲圣 .
经济研究, 2011, 46 (10) :25-38
[7]   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 [J].
汪进 ;
钟笑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22-37+219
[8]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J].
徐忠 ;
张雪春 ;
丁志杰 ;
唐天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6) :93-107+222
[9]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7, (06) :14-26
[10]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