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熵和GM(1,1)的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与灰色预测

被引:22
作者
王龙 [1 ,2 ]
徐刚 [3 ,4 ]
刘敏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3]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信息熵; 熵变; 可持续发展; GM(1,1); 上海市;
D O I
10.13671/j.hjkxxb.2015.0701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城市生态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协调与完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将面临生态用地减少、环境衰退等诸多挑战,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分析模型,构建包括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氧化型代谢熵、还原型代谢熵4方面的"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和政府公报为数据来源,对上海市2003—2013年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进行了熵变分析;基于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VM)"综合赋权"的"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熵变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演化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并引入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2014—2020)年的演化趋势和方向做出了预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有序度不断提高,总体朝健康态势发展.22003—2013年,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总体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不断向健康可持续方向演进;环境与经济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能力近年来有所下降.3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2014—2020)期间的演化趋势预测: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继续向健康、有序方向演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整体保持协调发展态势,但未来发展协调度可能从"初级协调"衰退为"勉强协调".最后,基于指标"熵权"和熵变时序提出了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针对性优化措施:积极扶持城市生态农业发展,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促进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产业增长;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加强工业"三废"的达标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巩固城市绿化率,加大环保投资规模.本研究旨在为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262 / 22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赵敏.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
[2]   城市化进程对氮循环格局及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J].
高群 ;
余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6) :726-738
[3]   熵视角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J].
狄乾斌 ;
韩雨汐 .
地理科学, 2014, 34 (06) :664-671
[4]   中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J].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任玉芬 ;
张红星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5) :617-623
[5]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王美娥;陈卫平;彭驰;.应用生态学报.2014, 03
[6]   基于信息熵的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研究 [J].
吴宜进 ;
廖乐 ;
袁绪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1) :21-26
[7]   熵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J].
林珍铭 ;
夏斌 .
地理学报, 2013, 68 (01) :45-57
[8]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石惠春 ;
刘伟 ;
何剑 ;
刘鹿 ;
师晓娟 ;
万海滢 .
生态学报, 2012, 32 (17) :5542-5549
[9]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常州市为例 [J].
李锋 ;
叶亚平 ;
宋博文 ;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623-5631
[10]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以沿海城市厦门为例 [J].
马巾英 ;
尹锴 ;
吝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8) :1808-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