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及协调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苏芮 [1 ]
朱光辉 [1 ]
王国刚 [2 ]
机构
[1] 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按照区域发展的Logistic理论模型特征,探索性地将区域发展转型过程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4个阶段。选取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4项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度指数,并开展中国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过程中,4项形态发展不具有同步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型程度高、发展阶段超前,而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相对落后;2000—2015年我国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不断提高,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基本形成了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程度高、综合度指数高的高值区,东北地区、渝鄂中西部核心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能源富集区中等发展阶段、综合度指数中等的中值区,其他区域发展阶段低、综合度指数低的低值区的空间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26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区域发展战略与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关系剖析——兼议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 [J].
于兰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1) :26-30+36
[2]   江苏省农村经济发展分异及地域类型 [J].
赵彤 ;
马晓冬 ;
蔡韡宇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2) :67-72
[3]   中国地域多功能性评价及其决策机制 [J].
刘彦随 ;
刘玉 ;
陈玉福 .
地理学报, 2011, 66 (10) :1379-1389
[4]   我国区域发展空间重组与构建中原经济区 [J].
冯德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 (05) :1-4+10
[5]   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 [J].
刘卫东 ;
刘红光 ;
唐志鹏 ;
王亮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07-415
[6]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7]   我国消费率合理性的评判标准——钱纳里模型能解释吗? [J].
晁钢令 ;
王丽娟 .
财贸经济, 2009, (04) :99-103+137
[8]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欧向军 ;
甄峰 ;
秦永东 ;
朱灵子 ;
吴泓 .
地理研究, 2008, (05) :993-1002
[9]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
[10]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