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引导、政府干预失灵与“双低企业”空转运营

被引:5
作者
白让让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退出机制; 进入规制; 低效产能企业; 结构性过剩; 汽车行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426.471 [];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大量双低企业的存在是导致某些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基于这类企业主要参与者的"成本——收益"简化模型,分析了其"空转"或"不退出"行为发生的经济机理。本文以我国汽车行业"双低企业"数据库为基础,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1)经营绩效的高低不是导致低效企业空转时间长短的关键要素,即市场竞争对企业退出决策没有实质性影响;(2)在受规制的汽车行业,地方政府保护是"双低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性诱因;(3)进入和退出政策在标准与实施机制上的不对称,延长了企业的空转时间。从企业实际退出或者失败角度进行的Probit检验也部分佐证了经营绩效和产业政策的相关性。本文还分析了汽车行业"特别公示制"这一退出机制的实施困境:进入规制导致了对在位者的过度保护,使得低效企业更易获得政府"父爱主义"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行政性退出壁垒。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问题而言,只有实现低效产能企业的有序退出,才能破除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微观行为的体制基础,从而使市场在企业退出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与分类处置 [J].
黄少卿 ;
陈彦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3) :24-43
[2]   中国僵尸企业及其认定——基于钢铁业上市公司的探索性研究 [J].
张栋 ;
谢志华 ;
王靖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1) :90-107
[3]   僵尸企业成本外部化及其市场失灵纠正 [J].
鲍世赞 ;
蔡瑞林 .
改革, 2016, (09) :115-122
[5]   “僵尸企业”诱因与处置方略 [J].
朱舜楠 ;
陈琛 .
改革, 2016, (03) :110-119
[6]   僵尸企业的识别与应对 [J].
何帆 ;
朱鹤 .
中国金融, 2016, (05) :20-22
[7]   所有权结构、隶属关系与国有企业生存分析 [J].
赵奇伟 ;
张楠 .
经济评论, 2015, (01) :54-65+102
[8]   产业生产率变化:企业进入退出、所有制与政府补贴——以装备制造业为例 [J].
吴利华 ;
申振佳 .
产业经济研究, 2013, (04) :30-39
[9]   国有企业效率与退出选择——基于部分竞争性行业的经验研究 [J].
朱克朋 ;
刘小玄 .
经济评论, 2012, (03) :66-74
[10]   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杨天宇 ;
张蕾 .
管理世界, 2009, (06) :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