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请求权竞合理论与诉讼标的理论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27
作者
赵秀举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 重复起诉; 诉讼标的;
D O I
10.19375/j.cnki.31-2075/d.2018.01.003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86条提供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赋予当事人选择权,避免发生"重复赔偿"。但这仅是一种"此时此地"的解决方案,若从诉讼法的立场出发,"选择"即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分别起诉,由此可能使得避免"重复赔偿"的目的无法实现。为此,请求权竞合必须借助禁止重复起诉的诉讼制度。为此,有必要协调请求权竞合、禁止重复起诉以及诉讼标的三者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释明权行使的要件及效果论——对《证据规定》第35条的规范分析 [J].
曹云吉 .
当代法学, 2016, 30 (06) :116-128
[3]   论中国民事诉讼的理论共识 [J].
任重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38-51
[4]   德日必要共同诉讼“合一确定”概念的嬗变与启示 [J].
段文波 .
现代法学, 2016, 38 (02) :149-165
[6]   必要共同诉讼类型化及其理论基础 [J].
张永泉 .
中国法学, 2014, (01) :211-226
[7]   罗马法上的“诉”:构造、意义与演变 [J].
马丁 .
中外法学, 2013, 25 (03) :556-570
[8]   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理论研究之反思——以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为分析工具 [J].
张榕 ;
达理纳嘉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5) :95-103
[10]   诉讼标的理论“内卷化”批判 [J].
吴英姿 .
中国法学, 2011, (02) :17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