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分析视角下商业银行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7
作者
赵树然 [1 ]
米月 [1 ]
任培民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2]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多条件Co VaR; 高频数据; HAR-CAW模型;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8.03.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33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基于异质市场假说和高频数据,利用高频数据采样频率高及富含波动信息的特点,构造了多银行和系统间多元联合分布过程,并将银行间的动态联系纳入考虑,构建了具有经济意义、形式灵活的高频动态多条件Co VaR模型及基于此的群体性系统性风险贡献指标。从群体分析视角出发,研究了不同商业银行群体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就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而言,该模型准确刻画了近年不同时期下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时变特征,其表现为在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我国"钱荒"时期及股票市场异常动荡时期,由风险的传染性等特征导致的三类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均有所上升,而在其他时期则相对平稳;就单个银行对系统的风险溢出影响而言,工商银行的风险溢出比率最大,这与其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密不可分;对同类型银行群体风险冲击的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类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比率值最高,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类,该两类的溢出比率相差无几,均远大于城市商业银行类,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影响不可小觑;当剖析不同类型银行群体时,此模型同样适用。本文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实现多个银行对金融系统极端风险贡献的度量,可为监管部门的分类监管及有限能力下银行救助顺序的确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Copula-ASV-EVT-CoVaR模型的中小板与创业板风险溢出度量研究 [J].
周孝华 ;
陈九生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6, 36 (03) :559-568
[2]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J].
李丛文 ;
闫世军 .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10) :64-75
[3]   金融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J].
陈建青 ;
王擎 ;
许韶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9) :89-100
[4]   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基于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的风险度量 [J].
陈守东 ;
王妍 .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 (07) :10-17
[5]   房地产对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方法 [J].
刘向丽 ;
顾舒婷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S1) (S1) :106-111
[6]   相互关联性、风险溢出与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 [J].
肖璞 ;
刘轶 ;
杨苏梅 .
金融研究, 2012, (12) :96-106
[7]   基于CARR-EVT整体方法的动态日VaR和CVaR模型研究 [J].
赵树然 ;
任培民 ;
赵昕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11) :130-148
[8]   机构集聚、风险传染与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J].
周天芸 ;
周开国 ;
黄亮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4) :77-87
[9]   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风险溢出测度研究 [J].
谢福座 .
金融发展研究, 2010, (12) :12-16
[10]   On dependence consistency of CoVaR and some other systemic risk measures [J].
Mainik, Georg ;
Schaanning, Eric .
STATISTICS & RISK MODELING, 2014, 31 (01) :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