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
被引:14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秀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赵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季节循环;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
中国汛期开始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谐波等分析方法,讨论了季节转化过程中东亚大陆降水和对流层风场时空分布特征、海-陆热力差异以及大气加热与风场和降水之间的季节变化关系,确定了春季中国江南降水的副热带夏季风性质.分析认为,3月份中国江南春雨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降水的孕育阶段,4月初东西向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地区最早完成冬夏的季节性反转,时间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并对应华南前汛期的开始,标志着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建立和中国汛期降水的开始.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主要活动在东亚100°E以东、20°N以北地区,春季(3~4月份)中南半岛和江南地区大气加热的持续作用可能导致了东亚东西向海陆热力差异在副热带地区完成反转.其中,江南上空大气热源是导致该地区对流层低层西南风、上升运动和降水增强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72 / 11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春季东亚海-陆热力差异对我国东部西南风降水影响数值试验[J]. 科学通报, 2009, 54 (16) : 2372 - 2378赵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蒋品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周秀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中国东部—西太平洋副热带季风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学报, 2008, 66 (06) : 940 - 954赵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秀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陈隆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3]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若干问题的讨论[J]. 气象学报, 2008, (05) : 683 - 696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赵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人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汤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陈隆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周秀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 [4] 江南春雨和南海副热带高压的时间演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J]. 气象学报, 2008, (05) : 800 - 807万日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 [5] 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333 - 1345强学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杨修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 [6]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J]. 气象学报, 2008, (03) : 310 - 319万日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 [7] 东亚副热带季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 气象学报, 2008, (03) : 478 - 478刘宗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气象学报》编辑部
- [8] 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转换与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J]. 科学通报, 2007, (24) : 2895 - 2899祁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张祖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再认识[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257 - 1265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祁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韦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池艳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0] 确定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副热带季风建立和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J]. 气象学报, 2007, (04) : 503 - 510廉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沈柏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高枞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李尚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