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江南春雨和南海副热带高压的时间演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万日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2]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来源:
关键词:
江南春雨;
东亚夏季风;
南海副高;
相关分析;
时间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创建了江南春雨建立时间指数和南海副热带高压(副高)减弱时间指数,研究了江南春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当江南春雨建立较晚时,夏季江南地区的降水也较少,这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加强,高原近侧气旋性环流加强,使江南地区出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气旋性辐合环流减弱)所致;当南海副高减弱较晚时,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降水偏多,易发洪涝,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减弱,南海副高偏强,华南的异常西南风与围绕高原的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偏北风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异常气旋性环流所致。江南春雨的建立时间和南海副高减弱时间之间又具有线性无关性,可以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异常的预报提供重要线索。两指数与3月ENSO综合指数MEI关系密切,表明东亚的气候异常与ENSO全球气候异常紧密联系,因此在分析预测东亚气候异常时必须同时关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800 / 8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J]. 气象学报, 2008, (03) : 310 - 319万日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 [2] 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及其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J]. 气象学报, 2007, (04) : 527 - 536杨明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毛恒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信息集团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 [3] 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J]. 气象学报, 2007, (01) : 131 - 137高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王永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4] 江南春雨的气候成因机制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0) : 936 - 950万日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 [5]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的多尺度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 高原气象 , 2005, (03) : 366 - 377彭京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烈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庆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6] 副高、极涡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 2004, (04) : 517 - 526黄嘉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刘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赵昕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 [7]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可预测性的分析和初步应用[J]. 高原气象 , 2004, (01) : 18 - 25段安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毛江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 25 - 36吴尚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梁建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李春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9] 1999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物理机制研究[J]. 气象学报, 2003, (04) : 406 - 420孙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10] 初夏南海高压强是长江流域夏涝的强信号[J]. 中国减灾, 1998, (03) : 22 - 25陈菊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