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传导路径与动力机制比较

被引:110
作者
王爱俭
方云龙
于博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自贸区; 动力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法;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20.08.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双重差分检验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的识别过程表明,自贸区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驱动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投资贸易"这一自贸区建设中最原始的核心功能的快速发展,是自贸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这意味着在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反复的宏观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应积极借鉴上海、浙江自贸区在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上的做法,回归自由贸易本源,在扩大贸易开放与提升投资便利方面积极寻求政策支持;(3)利用合成控制法,本文发现不同地区因设立自贸区而带来的"实验效应"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型自贸区优于内陆型自贸区,且设立时间越晚,效果越不明显。因此,中国自贸区建设应针对区位特征和禀赋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来减少同质化竞争,并实现沿海型自贸区与内陆型自贸区的均衡、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What are the reliably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a?[J] . Chun Chang,Xin Chen,Guanmin Liao.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 2014
[12]  
Estimating the Dimension of a Model .2 Schwarz G E. The Annals of Statistics . 1978
[13]   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 [J].
谭娜 ;
周先波 ;
林建浩 .
国际贸易问题, 2015, (10) :14-24+86
[14]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动因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J].
陈琪 ;
刘卫 .
科学发展, 2014, (02) :43-50
[15]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高峰 ;
范炳全 ;
王金田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7) :5-9
[16]   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 [J].
范柏乃 ;
王益兵 .
国际贸易问题, 2004, (04) :8-13
[17]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J].
季铸 .
财贸经济, 2002, (11)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