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

被引:32
作者
苏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在场; 缺席; 网络社会运动; 时空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萌发并兴盛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社会运动,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运动相比,是否依循了一条不一样的逻辑路线?这背后的生成机制又是哪般?为了寻求对网络社会运动的深入理解,本文从"在场"与"缺席"这两个时空概念入手,通过比较考察网络社会运动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的时空关系、以及行动者及其关系,初步揭示了网络社会运动从"缺席"到"在场"、再到"缺席的在场"变化过程中所依循的特殊的时空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身体在场”:网络交往研究的新视角 [J].
金萍华 ;
芮必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05) :12-16+109
[4]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 [J].
冯仕政 .
国外社会科学, 2003, (05) :66-70
[5]   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 [J].
戚攻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148-151
[6]   我们都在见证历史──《媒介事件》中译本序 [J].
闵惠泉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 (01) :107-108
[7]  
网络传播案例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彭兰, 2010
[8]  
现实与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探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晓霞, 2010
[9]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10]  
消失的地域[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Meyrowitz)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