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场”:网络交往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38
作者
金萍华 [1 ,2 ]
芮必峰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
[2]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身体; 表征; 社会性; 网络交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针对既有网络交往研究中技术逻辑话语之"无身体,无主体"观,本文提出网络交往"身体在场"的研究视角,坚持"有身体,有主体"观。基于身体现象学的身心一统观和身体社会学的社会性身体理论之逻辑起点,本文认为:网络交往中在场之身体为社会身体,且这一社会身体通过现实身体的二次表征嵌入于整个网络交往过程中。本文目的:其一,维护"主体是人"的人本观点;其二,为探求互联网技术改善网络交往中目前仍然属人的现实主体状况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109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彭兰著, 2005
[2]  
交流的无奈[M]. 华夏出版社 , (美)彼得斯(JohnDurhamPeters)著, 2003
[3]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 上海三联书店 , 鲍宗豪主编, 2003
[4]  
实践感[M]. 译林出版社 , (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3
[5]  
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金惠敏著, 2002
[6]  
知觉现象学[M]. 商务印书馆 ,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 2001
[7]  
信息方式[M]. 商务印书馆 , (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 2000
[8]  
第二媒介时代[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 2000
[9]  
存在与时间[M]. 三联书店 , (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