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企业投资方式与控制人收益

被引:16
作者
陈效东 [1 ,2 ]
周嘉南 [1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非激励型股权激励; 内部投资; 外部并购; 控制人收益;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6.05.014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在识别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非激励型动机的基础上,结合混合型公司治理模式和高管的权力特征将非激励型动机进一步细分为赎买型动机和福利型动机,重点探讨两类非激励型股权激励的企业投资方式偏好以及由此引致的企业投资方式对控制人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类非激励型股权激励企业的投资方式偏好不同,赎买型股权激励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外部并购,而福利型股权激励的企业则更加倾向于内部投资;(2)两类非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通过影响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而实现提高控制人收益的目的,赎买型股权激励所引发企业的外部并购增加控制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福利型股权激励引发企业的内部投资提高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水平。这一研究表明,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推出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来提高控制人收益的一种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7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高管股权激励动机差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J].
周嘉南 ;
陈效东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35 (02) :84-90
[2]   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R&D支出水平关系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J].
陈效东 ;
周嘉南 .
证券市场导报, 2014, (02) :33-41
[3]   股权激励导致过度投资吗?——来自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汪健 ;
卢煜 ;
朱兆珍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3, 28 (05) :70-79
[4]   大股东财务困境、掏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来自大股东财务数据的证据 [J].
郑国坚 ;
林东杰 ;
张飞达 .
管理世界, 2013, (05) :157-168
[5]   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股权激励计划设计 [J].
王烨 ;
叶玲 ;
盛明泉 .
会计研究, 2012, (10) :35-41+95
[6]   并购重组是掏空还是支持——基于资产评估视角的经验研究 [J].
陈骏 ;
徐玉德 .
财贸经济, 2012, (09) :76-84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择时问题研究 [J].
张治理 ;
肖星 .
管理世界, 2012, (07) :180-181
[8]   股权制衡对并购中合谋行为经济后果的影响 [J].
蒋弘 ;
刘星 .
管理科学 , 2012, (03) :34-44
[9]   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 [J].
冯根福 ;
赵珏航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6) :147-158
[10]   终极控制、资本投向与配置绩效 [J].
郝颖 ;
李晓欧 ;
刘星 .
管理科学学报, 2012, 15 (03) :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