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

被引:51
作者
冯彦君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法学; 理论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82.3 [社会保障法令];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中国社会法的兴起与社会法理论的诞生是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学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表征,社会法概念的提出、阐释与运用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法由其自身的部门法精神和品格所决定,其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权益、追求社会实质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价值取向。社会法凭借倾斜保护与平衡协调的制度机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担负着更大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体系主要由社会法本体理论、社会权利理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理论和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理论所构成。社会权是社会法学的基本范畴,社会法是保障和捍卫社会权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是社会法的神圣使命和时代担当。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社会救助权的可诉性及其证成 [J].
冯彦君 ;
张凌竹 .
江西社会科学, 2013, 33 (02) :142-146
[2]   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 [J].
冯彦君 .
法商研究, 2011, 28 (02) :61-68
[3]   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创新动力机制分析 [J].
褚松燕 .
政法论坛, 2010, 28 (06) :141-147
[4]   劳动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内涵 [J].
秦国荣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1) :59-68
[5]   社会保障权可诉性分析:背景、规范与实践 [J].
钟会兵 ;
李龙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62 (06) :761-767
[6]   第三法域社会法理论之再勃兴 [J].
赵红梅 .
中外法学, 2009, 21 (03) :427-437
[8]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 [J].
董保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8, (02) :148-155
[9]   我国人民法院应当设立劳动法庭 [J].
蒋月 .
河北法学, 2007, (11) :38-43
[10]   社会法范畴初论 [J].
李炳安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