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

被引:51
作者
冯彦君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同工同酬原则; 男女同工同酬; 同值同酬; 反歧视; 劳动法;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1.02.001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同工同酬是现代劳动生活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承载着捍卫平等、反对歧视的价值理念。尽管同工同酬原则公理性昭然,并广为现代立法所确立,但其操作性和适用性却不尽理想。同工同酬作为法律原则,具有劳动基准的属性,与按劳分配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贯彻同工同酬原则需要努力消解诸多困惑,也应在本体和前提两个层面上进行检讨和反思。同工同酬原则因其理念的正当性而不容置疑,但其充分实现所需求的社会条件和制度文明也较高,在一个不尽理想的社会环境下,其感召意义远远大于规范意义。贯彻同工同酬原则应该凸显宏观层面(报酬率的订定与适用)上的含义摄定及其追求。尽管如此,努力探索消解困惑之途径,寻求推进适用之出路,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劳动法中“同工同酬”的探讨 [J].
巩丽霞 .
理论界, 2006, (07) :94-95
[2]   美国两性工作平等制度研究 [J].
伍劲松 .
法学家, 2004, (03) :81-87
[3]   市场经济与现代法的精神论略 [J].
张文显 .
中国法学, 1994, (06) :6-13
[4]   论“同工同酬” [J].
马宇撑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04) :22-26
[5]  
瑞典劳动法导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叶静漪, 2008
[6]  
法哲学范畴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文显著, 2001
[7]  
平等与效率[M]. 华夏出版社[美]阿瑟·奥肯, 1999
[8]  
《最高人民法院就[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2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7/12/content11697006.htm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