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5个主要城市2000~2014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15
|作者:
董旭
吴传清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城市;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方法;
Tobit模型;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升2.6%,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作用。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制造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对外开放可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政府干预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因素对直辖市的作用程度普遍较高,对省会城市的影响程度较弱;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受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制造业集聚的正面影响最大,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的分别是科技支出和经济密度。未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创新驱动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集聚",提升城市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强化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