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外部性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市的证据

被引:12
作者
章韬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外部性;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3.12.004
中图分类号
F129.9 [中国经济地理];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0201 ;
摘要
本文分析经济地理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并对其影响方式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效率改善而非要素投入规模提高是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2)经济地理因素不仅对城市生产前沿产生影响,也决定了城市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3)经济地理因素对城市生产率分布存在长期影响,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两极分化特征。本文得出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生产率的途径在于提高地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这一结论,这也解释了一些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率相对降低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8+62 +62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4-13
[2]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3]   产业集聚、市场结构与生产率——基于中国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陈良文 ;
杨开忠 .
地理科学, 2008, (03) :325-330
[4]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J].
范剑勇 .
经济研究, 2006, (11) :72-81
[5]   经济效率与地区平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实证分析(1978-2003) [J].
郝睿 .
世界经济文汇, 2006, (02) :11-29
[6]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8-32+204
[7]   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J].
叶裕民 .
经济学家, 2002, (03) :115-121
[8]  
市场潜能、经济集聚与地区差距[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刘修岩,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