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与悖论:中国刑事辩护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以S省D县为例

被引:39
作者
左卫民
马静华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律师辩护; 实证研究; 作用方式; 辩护意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以S省D县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律师辩护对案件的实体处理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鲜明体现在量刑辩护方面。进一步考察辩护效果的形成机制则发现,律师通过多种方式促生辩护效果,但不同方式的效果差异明显。律师会见、举证、质证等辩护方式的形式化与有限性,致使这些活动难以成为辩护作用的主要发挥方式。相反,为人们所忽视的研究、撰写、提出、表达律师辩护意见则为重要的实质性方式。这形成一种表面上的悖论:这种相对有限但却有效的辩护效果,并非以学理上、法理上所主张的应当中心化的辩护方式实现。实证研究揭示了悖论所掩盖的实质:中国式的辩护效果是以中国式的方式达至的。中国刑事辩护的程序性活动方式和实体性结果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中国刑事辩护未来的改革走向可能在于强化律师发表辩护意见的方式,而不能简单沿着对抗化的思路推进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论刑辩律师的执业及其规范 [J].
王圣杨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 22 (05) :37-41
[3]   罪名从轻辩护及其限制性操作 [J].
陈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8) :12-18
[4]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研究——兼论修订后的《律师法》实施问题 [J].
陈光中 ;
汪海燕 .
中国法学, 2010, (01) :123-133
[5]   审前羁押期间被羁押人权利状况调查报告 [J].
林莉红 ;
邓刚宏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 (08) :107-126
[6]  
试验与现实之间——“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与辩护律师作用的扩大”项目报告[J]. 褚福民.刑事法评论. 2009(01)
[7]   刑事一审裁判质量保证体系论纲 [J].
李昌林 .
政法学刊, 2009, 26 (01) :56-64
[10]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制度立法的三大疑难问题管见 [J].
孙长永 .
法学, 2008, (07)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