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促进深度学习:“个性化-合作”学习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58
作者
胡航 [1 ,2 ]
董玉琦 [3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
[3]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个性化—合作”学习; 实证研究; 要素; 结构; 内涵; 策略;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7.03.006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深度学习是教育技术的重要诉求之一,其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M—C—I—L四类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需求,在"技术怎样促进学习"的多变量探索实验基础上设计的。在这四类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合作"学习(PCL)单变量验证性实验,可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学业成绩,包含三方面:(1)L课堂的学业成绩提升幅度最大,学习者差异最小;(2)学优生成绩保持率同结论(1);(3)L课堂中对学困生的提升幅度最大,学优生最小;而其他三类课堂都是对学中生提升幅度最大,学困生最小。二是学习者互赖关系(LIR),L课堂中LIR与学业成绩、人际吸引力、社会支持和学习者自尊四个变量的效应量均高于其他课堂,达到显著水平。三是学习者对学习方式的反馈,包含五方面:(1)学生对PCL小组结构总体满意;(2)PCL学习方式受到大部分学习者赞同;(3)多向交互受到学习者的认可;(4)学习者希望教师深度参与到PCL学习过程;(5)学习者对多个学科中应用PCL充满期待。四是理论构建,主要包含四方面:(1)分析了PCL的六大要素及其关系;(2)归纳出PCL学习活动的五种结构;(3)得出了PCL的设计原型、内涵与模式;(4)提出了PCL的实施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杨南昌.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
[2]   技术怎样促进学习:基于三类课堂的实证研究 [J].
胡航 ;
董玉琦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 (02) :88-94
[3]   教育媒体研究未来趋势: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 2016)综述 [J].
胡航 ;
村上正行 ;
董玉琦 ;
李瑶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 (06) :11-17+38
[4]   深度学习:“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追求 [J].
裴新宁 ;
舒兰兰 .
上海教育, 2015, (30) :52-53
[5]   学习科学新近十年:进展、反思与实践革新——访国际学习科学知名学者基思·索耶教授 [J].
陈家刚 ;
杨南昌 .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21 (04) :4-12
[6]   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 [J].
郑云翔 .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 (04) :48-58
[7]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概念转变调查——基于CTCL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心理研究(3) [J].
王靖 ;
董玉琦 .
远程教育杂志, 2014, 32 (04) :14-29
[8]   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 [J].
王小彦 .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06) :12-15
[9]   高中信息技术原有认知测试工具的开发——基于CTCL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心理研究(2) [J].
王靖 ;
董玉琦 .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01) :67-72
[10]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之前的认知状况调查——基于CTCL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心理研究(1) [J].
王靖 ;
董玉琦 .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05)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