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47
作者
林明水 [1 ,2 ]
廖茂林 [3 ]
王开泳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竞争力评价; 空间主成分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理清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影响因子并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时空、全产业、全要素、全管理和全支持五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共37个县(市)作为样本,基于Arc GIS10. 1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及其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显示:(1)竞争力评价方面,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4. 77,总体处于一般水平;贵州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5. 77,处于较强水平;湖北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4. 93,处于一般水平;福建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3. 91,处于较弱水平。(2)空间自相关分析方面,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在各自区域内的相关性不显著,呈独立随机分布。(3)影响因子方面,影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主要因子为旅游投入产出比、夜光指数、城镇化率、路网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坡度、一般公共预算人均支出、人均旅游收入等9个方面,其中旅游投入产出比的贡献最大。基于主要结论,东部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围绕"傍城"的核心理念,主动融入三大城市群或各区域的核心城市群,借助城市化带动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围绕着"傍景"的核心理念,主动融入核心景区,借助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中部地区则因地制宜,兼顾东西部两种模式,择优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 [J].
周永博 ;
沈敏 ;
吴建 ;
魏向东 .
旅游学刊, 2018, 33 (06) :36-48
[2]   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J].
丰晓旭 ;
夏杰长 .
经济地理, 2018, 38 (04) :183-192
[4]   全域旅游背景下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力 [J].
赵传松 ;
任建兰 ;
陈延斌 ;
刘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3) :149-159
[5]   贫困国家旅游竞争力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汪侠 ;
刘丹丽 ;
沈丽珍 ;
何静 ;
孙鑫 .
资源科学, 2018, 40 (02) :369-380
[6]   我国避暑胜地形成机制及旅游竞争力的分析 [J].
薛刚 ;
孙根年 ;
余志康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8 (01) :149-156
[7]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立地理论探讨 [J].
王迪云 .
经济地理, 2017, 37 (12) :211-217
[8]   广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 [J].
陈沛然 ;
张落成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 34 (06) :701-711
[9]   云南省边境地区州市旅游竞争力差异与整合研究 [J].
郭向阳 ;
明庆忠 ;
穆学青 ;
娄思元 ;
王娟 ;
吴建丽 .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 (05) :147-156
[10]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基于200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J].
刘华军 ;
杜广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10) :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