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政府”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一个基于长三角集聚经济圈的分析框架

被引:52
作者
胡晨光
程惠芳
俞斌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
集聚经济圈; 有为政府; 比较优势; 产业集聚; 外部动力;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1.02.007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从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制度、公共投资建设等政策手段的4个维度研究了"有为政府"对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影响力。研究认为,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改变了集聚经济圈产业外在的发展环境,从而改变了其要素禀赋的使用与发展方向,发挥了集聚经济圈要素禀赋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促成了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成为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外部动力。研究丰富了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为分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外部动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分析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80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徐复, 2002
[12]  
发展经济学[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谭崇台主编, 2000
[13]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 Explanation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 . Sylvie Démurger.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01 (1)
[14]  
Global Income Divergence, Trade,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Geography of Growth Take-Offs[J] . Richard E. Baldwin,Philippe Martin,Gianmarco I. P. Ottaviano.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2001 (1)
[15]  
Graph Theory and Computing .2 Golomb SW. Academic Press . 1972
[16]  
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 Possibilities for Prosperity .2 Piore MJ,Sabel CF. Basic Books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