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蔽主体到补偿“代具性”: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新论

被引:27
作者
庞茗月
戚万学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主体性技术; 教育缺陷; “代具性”价值; 价值实现;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2.03.011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教育技术会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与技术的推陈出新,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以回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新兴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当前教育技术价值的理解产生误读和偏差。为此,有必要对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认知的三种失范取向,进行批判性审视。从“解蔽主体”的应然角度,提出智能时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应从守护教育“是其所是”的主体性技术层面来彰显。基于智能时代的主体在技术已然“在场”的冲击下放大着自身能力的“缺陷”,进而造成了教育的“缺陷”,深入剖析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在“补偿”教育领域的特殊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三个方面所显现的“代具性”价值。为免于深陷“笃信技术”的囹圄境地,保障智能时代教育技术补偿“代具性”价值的实现,需在技术选择、使用、相处和治理之道上,寻求智能时代教育与技术同生共存的实践价值理路。因此,对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的研究,可为今后技术与教育的健康融合与良性发展觅求镜鉴。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可解释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系统框架、应用价值与案例分析 [J].
王萍 ;
田小勇 ;
孙侨羽 .
远程教育杂志, 2021, 39 (06) :20-29
[2]   智能技术引发的非教育性疏离感之伦理省思 [J].
庞茗月 ;
戚万学 .
现代教育技术, 2021, (10) :14-22
[3]   融入智能图元技术的学生个性化成长系统之构建与探索 [J].
李凤英 ;
何屹峰 ;
王同超 .
远程教育杂志, 2021, 39 (04) :42-51
[4]   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风险与理性抉择 [J].
冯锐 ;
孙佳晶 ;
孙发勤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3) :47-54
[5]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行动哲学” [J].
李栋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10) :12-18+34
[6]   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的新释——基于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视角 [J].
杨绪辉 ;
沈书生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5) :12-17
[7]   智能虚拟助手:一种新型学习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J].
王萍 ;
石磊 ;
陈章进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2) :67-73
[8]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审度与伦理调适 [J].
段伟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 31 (06) :98-108
[9]   智能导学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访美国智能导学专家罗纳德·科尔教授、亚瑟·格雷泽教授和胡祥恩教授 [J].
朱莎 ;
余丽芹 ;
石映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7, 23 (05) :4-10
[10]   智能虚拟助手的教育应用研究 [J].
王萍 ;
陈章进 ;
陶媛 .
现代教育技术, 2017, 27 (08)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