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民社会”:解释中国式“邻避”运动的新框架

被引:32
作者
郎友兴
薛晓婧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私民; 私民社会; “邻避”运动; 公民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而与此相关的"邻避"现象越来越引起官方和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的关注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邻避"运动涌现的原因;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原因分析的焦点是当事者,包括两个行为主体,即政府和相关居民。学术界不少研究作出的解释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也有其不足。其实在中国,"邻避"运动只是人数众多,但不姓"公",不是"公民"运动;而姓"私",是"私民"的聚集。因此,以"私民"与"私民社会"可以解释"邻避"运动在中国的出现、频发及运动的实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Getting their voices heard: Three cas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J].Wanxin Li;Jieyan Liu;Duoduo Li.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
[2]   Consequential utilitarianism: Addressing eth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municipal landfill siting process [J].
McKay, RB .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0, 26 (04) :289-306
[3]  
Using the Language of NIMBY: a topic for research; not an activity for researchers.[J].Kate Burningham.Local Environment.2000, 1
[4]   The old lady visits your backyard: A tale of morals and markets [J].
Frey, BS ;
OberholzerGee, F ;
Eichenberger, R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6, 104 (06) :1297-1313
[5]  
Beyond NIMBY.[J].Susan Hunter;Kevin M. Leyden.Policy Studies Journal.1995, 4
[6]  
我们人民.[M].(美) 阿克曼 (Ackerman;B.) ; 著.法律出版社.2009,
[7]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M].郑杭生;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我们需要一场变革.[M].曲格平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9]   “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基于民意视角 [J].
王奎明 ;
钟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2 (01) :23-33
[10]   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 [J].
陈占江 ;
包智明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0 (04) :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