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2010年7~8月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27
|作者:
孙力
[1
,2
]
马梁臣
[1
]
沈柏竹
[2
]
董伟
[1
]
隋波
[2
]
机构:
[1] 长春市气象局
[2]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暴雨过程;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拉格朗日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影响天气系统和雨带位置的不同将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出现的22个暴雨日划分成了三类暴雨,在以欧拉方法分析了各类暴雨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 v4.9),模拟计算了各类暴雨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以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影响暴雨的水汽输送通道有三支,一支是沿西太平洋副高边缘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另一支是起源于南海北部向北偏东气流的水汽输送,第三支是西风带西北气流的水汽输送。第一类暴雨中,来自于西太平洋通道和南海通道的水汽输送大体相当,均很重要,两者可以占总水汽输送的87.4%。第二类暴雨中,水汽输送路径偏东,西太平洋通道的水汽输送贡献可达近70%。第三类暴雨中,虽然西太平洋通道水汽输送仍占主导地位,但北方通道的水汽输送也变得不可忽视。西太平洋通道的水汽沿途损失较小,并主要被输送到东北地区850 h Pa及以下的大气之中,而南海通道的水汽沿途损失较多,与北方通道的水汽一样,主要被输送到东北地区850 h Pa以上的大气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630 / 646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