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

被引:44
作者
谢炳庚 [1 ]
陈永林 [1 ,2 ]
李晓青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赣南师范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美丽中国”; 评价体系; 湖南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12.005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305 ; 030503 ;
摘要
在SPSS17.0及EXCEL2007软件平台的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生态位理论,从分析"美丽中国"生态位的概念及构成出发,系统构建了"美丽中国"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空间分异评价模型,并以2002—2012年湖南省各设区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模型较其他评价模型更加系统全面;"美丽中国"生态位评价模型由3个子系统层、9个因子层及35个指标层构成;湖南省的"美丽中国"生态位及生态位宽度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变化趋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最佳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 [J].
许瑛 .
理论界, 2013, (01) :62-64
[22]   “美丽中国”的五重经济与社会含义 [J].
亚夫 .
环境经济, 2012, (12) :64-64
[23]   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设计 [J].
王金南 ;
蒋洪强 ;
张惠远 ;
葛察忠 .
环境保护, 2012, (23) :14-18
[24]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J].
马旭 ;
王青 ;
丁明涛 ;
刘延国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5) :574-578
[25]   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J].
秦天天 ;
齐伟 ;
李云强 ;
曲衍波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5175-5183
[2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J].
李鑫 ;
欧名豪 ;
陆宇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8) :69-73
[27]   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 [J].
王瑞燕 ;
赵庚星 ;
于振文 ;
张玉婷 ;
张海洋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1) :218-224
[28]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J].
蒙莉娜 ;
郑新奇 ;
赵璐 ;
邓婧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3) :282-287
[29]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姜广辉 ;
关小克 ;
郭力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1) :290-296
[3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发展关系分析——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 [J].
向延平 .
经济地理, 2009, 29 (06) :104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