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回顾与展望

被引:61
作者
牛方曲 [1 ,2 ]
封志明 [1 ]
刘慧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承载状态; 评价方法; 约束因素; 社会经济; 回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以人口总量为出口界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行了展望,总结分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认为:目前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认知并未统一,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研究侧重单要素评价,而对资源环境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较为薄弱;在开放的系统下如何剥离要素流动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率定社会经济系统对当地资源环境压力,透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有待进一步深化。为此,将区域社会经济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予以集成,开展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百年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闫慧敏 ;
潘韬 ;
李鹏 .
资源科学, 2017, 39 (03) :379-395
[2]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J].
樊杰 ;
王亚飞 ;
汤青 ;
周侃 .
地理科学, 2015, 35 (01) :1-10
[3]   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 [J].
周侃 ;
樊杰 .
地理研究, 2015, 34 (01) :39-52
[4]   人地系统可持续过程、格局的前沿探索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60-1068
[5]   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地理研究, 2014, 33 (08) :1395-1405
[6]   确定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烟云足迹法 [J].
徐大海 ;
王郁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6) :1734-1740
[7]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 [J].
高湘昀 ;
安海忠 ;
刘红红 .
资源与产业, 2012, 14 (06) :116-120
[8]   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重庆市适度人口规模情景预测 [J].
代富强 ;
吕志强 ;
周启刚 .
人口与经济, 2012, (05) :80-86
[9]   人类承载力研究面临的困境与原因 [J].
张林波 ;
李兴 ;
李文华 ;
王维 ;
刘孝富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89-897
[10]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J].
曾维华 ;
杨月梅 ;
陈荣昌 ;
李菲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6)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