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形式审查中的事实主张具体化

被引:17
作者
曹志勋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事实主张具体化; 识别说; 合理标准; 诉讼阶段分工; 生活事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 [诉讼法]; D91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在立案形式审查中,需要确定判断事实主张具体程度的标准。大陆法系采取足以与其他同类法律关系区分的识别说,而英美法系则长期以来坚持起诉陈述事实应当满足相应实体救济的条件,美国最高法院更是在近年来将其提升到较高的所谓合理标准。上述不同理解受到不同法域下对诉讼不同阶段的功能预设影响,也与不同的程序分段和提取裁判规则的技术密切相关。根据国情下我国立案和审前程序的功能以及我国的法系传统,我国应当采取标准较低的识别说,并且以生活事实而非法律事实,作为立案形式审查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诉讼程序中的实体形成 [J].
王亚新 .
当代法学, 2014, 28 (06) :140-156
[2]   前进抑或倒退:事案阐明义务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胡学军 .
法学论坛, 2014, 29 (05) :103-112
[3]   论民事之诉的合法要件 [J].
邵明 ;
周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4, (04) :96-106
[4]   功能、要素与内容:民事起诉状省思 [J].
刘敏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3) :160-166
[5]   对民事诉讼法学贫困化的思索 [J].
张卫平 .
清华法学, 2014, 8 (02) :5-34
[6]   论我国民事起诉状的功能转型与内容再造 [J].
纪格非 .
现代法学, 2013, 35 (06) :132-145
[7]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中国路径 [J].
胡亚球 .
清华法学, 2013, 7 (04) :34-45
[8]   有序与效率:当事人主张的具体化义务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J].
王聪 ;
郑则川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14 (01) :67-73
[9]   书证搜集裁判:模式比较与本土改造 [J].
曹志勋 .
现代法学, 2011, 33 (05) :151-160
[10]   “进步”抑或“倒退”:美国民事起诉标准的最新实践及启示——以Twombly案和Iqbal案为中心 [J].
张海燕 .
法学家, 2011, (03) :164-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