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

被引:238
|
作者
高培勇
袁富华
胡怀国
刘霞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
关键词
制度; 发展; 高质量;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立足于整体发展观,以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为主线,本文对于经济高质量、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特征及其互补性关联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总括性理念,经济高质量是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输出。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核心经济机制在于要素质量升级和创新,但需要社会高质量和制度高质量作为前提。第二,新常态下城市化的本质是福利社会,因此对社会保护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将步入社会支出快速增长期,而日益增加的公共支出必须以效率改进为支撑,高质量社会与高质量经济协同是重中之重。第三,经济高质量的基础是知识中产群体扩大再生产,通过就业能力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知识中产群体充当了经济高质量与社会高质量的纽带,也是决定要素质量升级的关键环节。第四,高质量经济社会需要高质量治理结构支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落实,重在呼吁-退出机制建设,借此最小化个人或集体表达信念的成本,增进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率。包括两个要点:第一,防御性治理,以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强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建设,同时,国家应将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部门——农业和医疗卫生部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二,进取性治理,以经济高质量和社会高质量协同为导向,国家应该顺应新时代信息化、知识化发展规律,通过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文教研发体系建设等促进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1] Regulation Theory .2 Boyer,R,and Saillard,Y. Routledge . 2002
  • [12] 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M]. 商务印书馆 , (美) 格申克龙, 2008
  • [13] 世界市场经济概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左大培, 2008
  • [14] 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现代文选[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英)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M.Hodgson)主编, 2005
  • [15] 退出、呼吁与忠诚[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阿尔伯特·O.赫希曼(AlbertO.Hirschman)著, 2001
  • [16]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 [17]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M]. 商务印书馆 , (美)W.W.罗斯托(WaltWhitmanRostow)著, 1997
  • [18] 亚洲的戏剧[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瑞典]冈纳·缪尔达尔, 1992
  • [19] 孤独的人群[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美)理斯曼(Riesman,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