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78
|
作者
江志红 [1 ]
任伟 [1 ]
刘征宇 [1 ,2 ]
杨浩 [1 ]
机构
[1]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Center for Climatic Research,and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University of
关键词
江淮梅雨; 水汽输送; 拉格朗日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结合用于海量轨迹分析的气块追踪分析方法,探讨了江淮梅雨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下,江淮梅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欧亚大陆4个区域,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5%、19%、22%和19%。其中,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而欧亚大陆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600 hPa左右的对流层中层。进一步对比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对江淮梅雨的异常有重要影响,梅雨偏多年来自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多,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为24%,比梅雨偏少年约增加了13%,梅雨偏少年则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较多,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达到了40%和30%,比梅雨偏多年约增加了5%和10%。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拉格朗日方法诊断2007年7月中国东部系列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路径及其可能蒸发源区
    陈斌
    徐祥德
    施晓晖
    [J]. 气象学报, 2011, 69 (05) : 810 - 818
  • [2]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江志红
    梁卓然
    刘征宇
    朱云来
    [J]. 大气科学, 2011, 35 (02) : 361 - 372
  • [3] 近52年江淮梅雨的降水分型
    胡娅敏
    丁一汇
    廖菲
    [J]. 气象学报, 2010, 68 (02) : 235 - 247
  • [4] 江淮区域梅雨的划分指标研究
    梁萍
    丁一汇
    何金海
    陈伯民
    雷小途
    [J]. 大气科学 , 2010, (02) : 418 - 428
  • [5] 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水汽输送的异同
    张雪梅
    江志红
    刘晓东
    兰博文
    [J]. 气象学报, 2009, 67 (04) : 561 - 568
  • [6]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汪靖
    何金海
    刘宣飞
    吴彬贵
    [J]. 科学通报 , 2009, (01) : 85 - 92
  • [7]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胡娅敏
    丁一汇
    廖菲
    [J]. 大气科学 , 2008, (01) : 101 - 112
  • [8] 江淮梅雨期降水经向非均匀分布及异常年特征分析
    竺夏英
    何金海
    吴志伟
    [J]. 科学通报, 2007, (08) : 951 - 957
  • [9] 东亚季风研究的进展
    陈隆勋
    张博
    张瑛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 711 - 724
  • [10]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吴志伟
    江志红
    何金海
    [J]. 大气科学 , 2006, (03) : 391 -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