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环流特征及成因

被引:21
|
作者
夏扬 [1 ,2 ]
徐海明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极端高温; 海洋性大陆; 大气热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ERA-interim和NCEP CFS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长江中下游29个测站的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2013年7月23日—8月1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异常高温的特点、环流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高温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大范围异常下沉运动产生的大气绝热加热是高温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与强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联系的异常强大反气旋环流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的水汽向东北方向大量输出,导致了该区域水汽含量的减少,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增加,这是高温形成的又一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2013年夏季海洋性大陆地区大气热源异常偏强,该地区大气热源的异常增强可能是导致2013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2013年盛夏中国中东部高温天气的成因分析
    邹海波
    吴珊珊
    单九生
    王四化
    [J]. 气象学报, 2015, 73 (03) : 481 - 495
  • [2] 2013年夏季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简析
    龚志强
    王艳娇
    王遵娅
    马丽娟
    孙丞虎
    张思齐
    [J]. 气象, 2014, 40 (01) : 119 - 125
  • [3] 海洋性大陆区域OLR的气候低频振荡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可能联系
    靳振华
    管兆勇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 (05) : 705 - 716
  • [4] 1961—2010年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异常时环流场特征
    周放
    孙照渤
    [J]. 气象科学, 2014, 34 (01) : 96 - 103
  • [5]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江志红
    任伟
    刘征宇
    杨浩
    [J]. 气象学报, 2013, 71 (02) : 295 - 304
  • [6] 2010年江苏省连续性高温特点及成因分析
    严文莲
    韩桂荣
    魏建苏
    李超
    孙燕
    [J].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 293 - 297
  • [7] 2009年夏季中国高温分析
    张玛
    高庆九
    蒋薇
    [J]. 气象科学, 2011, 31 (05) : 582 - 590
  • [8] 我国极端高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孙建奇
    王会军
    袁薇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 (02) : 199 - 208
  • [9] 近48年华东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尹青
    张华
    何金海
    [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1, (01) : 37 - 46
  • [10] 南京夏季高温日数异常的分析
    孙燕
    濮梅娟
    张备
    姚丽娜
    刘梅
    [J]. 气象科学, 2010, 30 (02) : 279 -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