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安全评价及预测研究

被引:9
作者
邱高会
机构
[1] 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承载力; 碳安全; 四川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参考方法,对四川省2000~2011年间的化石能源消费、生物质能利用、特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碳足迹和各类植被的固定能力进行估算和分析,并采用碳赤字、碳压力指数等对四川省的碳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碳安全等级除2000年处于"很不安全"外,自2001年以来均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且其碳安全程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为防止碳安全程度的进一步下降,四川省应采取强力措施,切实降低碳足迹和提高固碳能力,努力实现低碳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41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山东省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J].
肖玲 ;
赵先贵 ;
许华兴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2) :152-157
[2]   我国省域碳排放量的测算与趋势比较研究 [J].
陈浩 ;
付皓 .
统计与决策, 2013, (05) :133-135
[3]   皖江城市带农作物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J].
谷家川 ;
查良松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12) :1507-1513
[4]   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J].
杨颖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6) :52-56
[5]   近10年四川省碳排放特征分析 [J].
王大川 ;
吴勇 ;
艾晓艳 ;
吕利 ;
陈彬 .
四川环境, 2012, 31 (01) :141-145
[6]   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J].
孙炳 ;
姚建 ;
符苗苗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01) :379-381+391
[7]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 [J].
耿涌 ;
董会娟 ;
郗凤明 ;
刘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6-12
[8]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动态研究 [J].
赵先贵 ;
韦良焕 ;
马彩虹 ;
王婧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1) :1-5
[9]   用EXCEL实现灰色数列模型GM(1,1)的预测 [J].
李秀央 ;
李振洪 ;
蔡雪霞 .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0, (04) :296-297
[10]   高度重视国家生态安全战略 [J].
程漱兰 ;
陈焱 .
生态经济, 1999, (05)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