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法的新发展与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完善

被引:41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 隐私权; 人格尊严;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19.06.00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民法的人格权制度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人格权从消极保护到积极确权,具体人格权的类型日益丰富,强化了对生命尊严的保护,确认了一般人格权制度,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迅速拓展,各国普遍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日益注重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人格权保护方式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人格权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法的保护。为适应人格权制度的发展需要,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应当构建较为完整的人格权体系适应人格权益发展的需要,规定一般人格权制度,细化人格权的具体规则,强化对人格尊严的维护,进一步完善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规则,在人格权保护方面,应当强调预防与救济并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安宁利益的类型和权利化 [J].
方乐坤 .
法学评论, 2018, 36 (06) :67-81
[2]   人格权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 [J].
石佳友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8, (04) :140-161+208
[3]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J].
张鹏 .
知识产权, 2016, (05) :104-115
[4]   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 [J].
张平华 .
中国法学, 2013, (02) :43-57
[5]   论安宁生活权 [J].
刘保玉 ;
周玉辉 .
当代法学, 2013, 27 (02) :49-56
[6]   论发展着的人格权 [J].
李林启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