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基于生态水文阈值调控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研究
被引:3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
[4]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水循环;
生态水文调控指标;
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
塔里木河流域;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80855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X143 [环境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针对内陆干旱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互斥性,在整体识别内陆干旱区水循环与生态演变耦合作用机理上,构建基于生态水文阈值调控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模型。模型分3个层次: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系统耗水总量和地下水采补平衡;以行政分区为单元的经济社会系统水量平衡和水土平衡;以河道关键控制断面和灌区为单元的生态环境系统水生态平衡和水盐平衡,并给出相应的多重循环迭代算法。将该模型方法应用于我国内陆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结果显示:在平枯水平年通过累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1万hm2,累计退减基本农田外灌溉面积41.5万hm2,累计退减国民经济用水量为75亿m3,可实现该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有序良性演化和高效均衡发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 [1] 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研究方法[J]. 水利学报, 2016, 47 (10) : 1219 - 1226王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仰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2]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水安全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07) : 939 - 952陈亚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李宝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Qufu Normal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李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李卫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Oasis Ecolog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 [3] 西北干旱区绿洲沙漠化与盐渍化驱动力分析——以于田绿洲为例[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 32 (04) : 519 - 52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瓦哈甫哈力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间歇性输水影响下的2001-2011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13, 68 (09) : 1251 - 1262黄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包安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永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段远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5] 从水土资源匹配关系看中亚地区水问题[J]. 干旱区研究, 2013, (03) : 391 - 39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站苏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站
- [6] 干旱内陆河灌区地下水位调控措施及其效应[J]. 水力发电学报, 2012, 31 (04) : 65 - 71钟瑞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郝丽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努尔家依热介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植被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 冰川冻土, 2012, 34 (01) : 161 - 168刘桂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艾尔肯艾白不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玉米提哈力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西北诸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思考与建议[J]. 人民黄河, 2011, 33 (12) : 48 - 50李云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张敏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赵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 [10] 黑河流域生态输水对下游植被变化影响研究[J]. 水利学报, 2011, 42 (07) : 757 - 76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于静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乔茂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额济纳旗水务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宏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额济纳旗水务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